沈姓的来历是什么呢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沈姓的来历是什么呢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沈姓的来历是什么呢以及梦到沈姓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沈姓主要源出于嬴姓、姒姓、姬姓和芈姓。
沈氏最早起源于今河南、安徽两省之间。
春秋战国时期,逃至楚国的沈氏族人,仕楚为左司马,并世袭此官,长期居于叶邑(今河南叶县)。
先秦时,沈姓主要活动于河南、湖北地区,在山西、安徽、陕西、甘肃、四川等地也有沈氏的足迹。
东汉时,沈姓进入浙江,子孙昌盛,一直到隋朝,浙江武康的沈姓发展成著名的望族。
唐朝的两次中原出发南下移民潮中,沈氏为其中一姓进入福建,随后移民广东,明末沈姓始入台湾。
扩展资料
沈姓名人
1、沈戎(?—58),字威卿,祖籍安徽。
东汉初,为光禄勋,九江从事,累迁济阳太守。
东汉建武中(56-57),说降强贼尹良,光武帝刘秀嘉其功,封“海昏侯”,辞不受,乃避地徙居会稽郡乌程县余不乡,遂世家焉。
后封述善候以卒,时在永平元年(58),葬乡之金鹅山。
自晋宋齐梁以下,凡余不之沈,皆其所出。
2、沈约(441~513年),字休文,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德清县)人。
南朝梁开国功臣,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沈约少时孤贫,笃志好学。
南朝宋时期,起家奉朝清。
南齐建立后,任征虏记室、太子家令、著作郎。
隆昌元年(494年),任国子祭酒。
后协助梁武帝萧衍即位,任尚书仆射,封建昌县开国侯。
天监二年(503年),任尚书左仆射、中书令、前将军。
不久又提升为尚书令,兼太子少傅。
天监九年(510年),改任左光禄大夫、侍中、太子少傅。
天监十二年(513年),沈约于任上去世,终年七十三岁,谥号为隐。
3、沈括(1031年—1095年)[1],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
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
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
宋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
元丰三年(1080年),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驻守边境,抵御西夏,后因永乐城之战牵连被贬。
晚年移居润州(今江苏镇江),隐居梦溪园。
绍圣二年(1095年),因病辞世,享年六十五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沈姓
沈
一、寻根溯祖 1、出自姬姓,以国为姓,是黄帝的后裔。
沈本是上古国名,最早是夏禹子孙的封国。
周初时,武王死后,由年幼的成王即位,周公旦(文王第4子)摄政。
三监不服,与武庚(商纣王之子)勾结,联合东方夷族反叛,后被周公旦所灭。
季载(文王第10子),为周天子的司空,因平叛有功,后成王将其叔叔季载封于沈国,又名聃国。
季载又称冉季载。
聃又写作冉,古时,冉、沈读音相同。
春秋时,沈国为蔡国所灭,季载之后逃奔楚国,其后子孙遂以原国名命姓,称沈氏。
2、出自芈姓,是颛顼帝的后裔。
春秋时,楚庄王之子公子贞被封在沈邑,其后遂以封邑名命姓,称沈姓。
3、出自少昊金天氏,以国为氏。
少昊金天氏裔孙台骀氏之后有人建立沈国,春秋时,为晋国所灭,子孙遂以沈为氏。
二、郡望堂号【堂号】"梦溪堂":宋朝时沈括博学能文,累官翰林学士三司使。
他对天文、历算、方志、音乐、医药无所不通。
他开始制造了浑天仪、景表、浮漏等天文仪器。
开创了隙机、浑圆两术和弧矢、割圆术的先河。
著有《梦溪笔谈》。
沈氏因以"梦溪"为号。
【郡望】吴兴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南、晋义熙初移今吴兴)。
相当于现在浙江省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一带地区,兼有江苏宜兴县地。
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省上蔡西南)。
相当于现在河南省颖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
三、历史名人沈约:南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声律学家。
他是《二十四史》中《宋书》的作者。
他首创"四声"之说(把每个字分为平、上、去、入),指出如何运用声调变化,能使诗歌动听,讲求声律对仗,推动诗歌走向格律化,在文学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创新。
著有《晋书》、《四声谱》等书。
今天的国语注音符号,就是以《四声谱》演变而来的。
沈佺期:唐代著名诗人,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
曾官至太子少詹事情、修文馆直学士。
对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
沈既济:唐代文学家,长于史学,又善作小说。
撰有《建中实录》10卷及传奇小说《枕中记》《任氏传》等。
《枕中记》中记述了卢生在邯郸住旅馆的时候,借道士吕翁的枕头用,梦到自己登科当了丞相,非常荣华,醒来店主所蒸发黄梁尚未煮熟,因悟富贵功名不过是做了一个梦而已。
这就是"黄梁梦"的出处。
明代汤显祖写的杂剧《邯郸记》即以它为题材写成的。
沈括(约1031年~1097年),北宋科学家。
字存中。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著有百科全书性质的《梦溪笔谈》。
他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医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成就和贡献,在化学、工程技术等方面也有相当的成就。
此外,沈括在文学、音乐、艺术、史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诣。
而它突出的成就主要集中在《梦溪笔谈》中。
《宋史·沈括传》称他“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
李约瑟评价沈括“可算是中国整瞜ao蒲?分凶钭吭降娜宋锪恕薄?979年7月1日为了纪念他,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在1964年发现的一颗小行星2027命名为沈括。
沈万三:原名沈富,元代中期随其父由湖州南浔迁至周庄东坨,以躬耕起家,后来凭借周庄特有的地理优势通番,进行海外贸易活动。
最终成为“资产巨万、田产遍天下”的江南首富。
沈度(1357一1434),明书法家。
华亭(属今上海淞江)人,字民则,号自乐。
善篆、隶、真、行、八分书,其书婉丽飘逸,雍容矩度,最为明成祖所赏。
官至侍讲学士。
与其弟粲名重一时,号大小学士。
沈周(1427-1509):明代画家。
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属今江苏吴县)人。
博览群书,文学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
擅画山水,多江南山川、园林景物,师法董源、巨然、黄工望。
兼工花卉、鸟兽、人物。
为明代吴门画派四家之一。
著有《石田集》、《石田诗钞》等。
沈和:戏曲作家,所作杂剧时人称为"蛮子关汉卿"。
沈葆桢(1820-1879),清末大臣。
福建侯官(属今福州)人。
原名振宗,字幼丹。
林则徐女婿。
道光进士。
初任监察御史,1861年任江西巡抚,镇压太平军,捕杀幼天王洪天贵福,1866年调任福建船政大臣,主办福州船政局。
1874年为钦差大臣,办理台湾等处海防。
与李鸿章同为筹建海军的主持者。
有《沈文肃公政书》。
您还可以点击底部客服官网给您的宝宝起名,赐子千金不如赐子好名,很多家长都关注了我们,我们会根据宝宝出生年月日,为宝宝起一个带着一生好运的好名字:http://www.adxqd.com/qiming/
沈姓的来源主要有三种:
第一:来自姬姓底下的冉姓,是黄帝的后裔。
沈本来是夏禹子孙封国的国名。
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载因为平叛有功,被周公举荐为司空,并且被自己的侄子周成王封在冉国。
古时候,冉和沈的读音一样,冉国又名沈国。
春秋时,沈国被蔡国所灭,冉季载的子孙就逃到楚国,为了纪念自己的国家,他们都改姓沈。
第二:出自芈姓。
芈也是很古老的姓,现在很少见了。
芈姓源于楚国,楚庄王之子贞被封在沈邑,所以他的后代也以沈为姓。
第三:夏商时的一个国家沈国,春秋时为晋国所灭,后代便以国为姓。
扩展资料:
沈姓名人
一,沈万三
沈万三利用东江西接京杭大运河,东北接浏河的优势,出海贸易,将周庄变成了一个粮食、丝绸及多种手工业品的集散地和交易中心,促使周庄的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发展。
明朝初年,朱元璋定都南京,沈万三捐钱,修建了南京都城的三分之一。
二,沈约
南北朝时,南朝梁文学家沈约,编写《四声谱》,把中国汉字分为平上去入四声,使汉字声韵学步入新境界。
三,沈括
宋代时的沈括,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科学家。
沈括博学多闻,著有《梦溪笔谈》,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科学著作。
四,沈光文
台湾沈姓的开基始祖是明末浙江人沈光文,沈光文1651年到台湾,他在岛上开设学堂,办诊所,广泛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他去世后,台湾百姓为他建庙立像,并誉之为“台湾文献初祖”。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沈姓冉姓原是一家人古时两字的读音一样
沈姓的来历是什么呢? 1沈姓来历
沈
一、寻根溯祖
1、出自姬姓,以国为姓,是黄帝的后裔。
沈本是上古国名,最早是夏禹子孙的封国。
周初时,武王死后,由年幼的成王即位,周公旦(文王第4子)摄政。
三监不服,与武庚(商纣王之子)勾结,联合东方夷族反叛,后被周公旦所灭。
季载(文王第10子),为周天子的司空,因平叛有功,后成王将其叔叔季载封于沈国,又名聃国。
季载又称冉季载。
聃又写作冉,古时,冉、沈读音相同。
春秋时,沈国为蔡国所灭,季载之后逃奔楚国,其后子孙遂以原国名命姓,称沈氏。
2、出自芈姓,是颛顼帝的后裔。
春秋时,楚庄王之子公子贞被封在沈邑,其后遂以封邑名命姓,称沈姓。
3、出自少昊金天氏,以国为氏。
少昊金天氏裔孙台骀氏之后有人建立沈国,春秋时,为晋国所灭,子孙遂以沈为氏。
二、郡望堂号
【堂号】梦溪堂:宋朝时沈括博学能文,累官翰林学士三司使。
他对天文、历算、方志、音乐、医药无所不通。
他开始制造了浑天仪、景表、浮漏等天文仪器。
开创了隙机、***两术和弧矢、割圆术的先河。
著有《梦溪笔谈》。
沈氏因以梦溪为号。
【郡望】吴兴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南、晋义熙初移今吴兴)。
相当于现在浙江省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一带地区,兼有江苏宜兴县地。
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省上蔡西南)。
相当于现在河南省颖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
三、历史名人
沈约:南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声律学家。
他是《二十四史》中《宋书》的作者。
他首创四声之说(把每个字分为平、上、去、入),指出如何运用声调变化,能使诗歌动听,讲求声律对仗,推动诗歌走向格律化,在文学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创新。
著有《晋书》、《四声谱》等书。
今天的国语注音符号,就是以《四声谱》演变而来的。
沈缙冢禾拼著名诗人,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
曾官至太子少詹事情、修文馆直学士。
对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
沈既济:唐代文学家,长于史学,又善作小说。
撰有《建中实录》10卷及传奇小说《枕中记》《任氏传》等。
《枕中记》中记述了卢生在邯郸住旅馆的时候,借道士吕翁的枕头用,梦到自己登科当了丞相,非常荣华,醒来店主所蒸发黄梁尚未煮熟,因悟富贵功名不过是做了一个梦而已。
这就是黄梁梦的出处。
明代汤显祖写的杂剧《邯郸记》即以它为题材写成的。
沈括(约1031年~1097年),北宋科学家。
字存中。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著有百科全书性质的《梦溪笔谈》。
他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医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成就和贡献,在化学、工程技术等方面也有相当的成就。
此外,沈括在文学、音乐、艺术、史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诣。
而它突出的成就主要集中在《梦溪笔谈》中。
《宋史・沈括传》称他“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
李约瑟评价沈括“可算是中国整kao蒲?分凶钭吭降娜宋锪恕薄?979年7月1日为了纪念他,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在1964年发现的一颗小行星2027命名为沈括。
沈万三:原名沈富,元代中期随其父由湖州南浔迁至周庄东坨,以躬耕起家,后来凭借周庄特有的地理优势通番,进行海外贸易活动。
最终成为“资产巨万、田产遍天下”的江南首富。
沈度(1357一1434),明书法家。
华亭(属今上海淞江)人,字民则,号自乐。
善篆、隶、真、行、八分书,其书婉丽飘逸,雍容矩度,最......>>
沈氏的由来沈
寻根问祖
沈
一、寻根溯祖
1、出自姬姓,以国为姓,是黄帝的后裔。
沈本是上古国名,最早是夏禹子孙的封国。
周初时,武王死后,由年幼的成王即位,周公旦(文王第4子)摄政。
三监不服,与武庚(商纣王之子)勾结,联合东方夷族反叛,后被周公旦所灭。
季载(文王第10子),为周天子的司空,因平叛有功,后成王将其叔叔季载封于沈国,又名聃国。
季载又称冉季载。
聃又写作冉,古时,冉、沈读音相同。
春秋时,沈国为蔡国所灭,季载之后逃奔楚国,其后子孙遂以原国名命姓,称沈氏。
2、出自芈姓,是颛顼帝的后裔。
春秋时,楚庄王之子公子贞被封在沈邑,其后遂以封邑名命姓,称沈姓。
3、出自少昊金天氏,以国为氏。
少昊金天氏裔孙台骀氏之后有人建立沈国,春秋时,为晋国所灭,子孙遂以沈为氏。
二、郡望堂号
【堂号】梦溪堂:宋朝时沈括博学能文,累官翰林学士三司使。
他对天文、历算、方志、音乐、医药无所不通。
他开始制造了浑天仪、景表、浮漏等天文仪器。
开创了隙机、***两术和弧矢、割圆术的先河。
著有《梦溪笔谈》。
沈氏因以梦溪为号。
【郡望】吴兴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南、晋义熙初移今吴兴)。
相当于现在浙江省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一带地区,兼有江苏宜兴县地。
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省上蔡西南)。
相当于现在河南省颖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
三、历史名人
沈约:南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声律学家。
他是《二十四史》中《宋书》的作者。
他首创四声之说(把每个字分为平、上、去、入),指出如何运用声调变化,能使诗歌动听,讲求声律对仗,推动诗歌走向格律化,在文学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创新。
著有《晋书》、《四声谱》等书。
今天的国语注音符号,就是以《四声谱》演变而来的。
沈缙冢禾拼著名诗人,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
曾官至太子少詹事情、修文馆直学士。
对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
沈既济:唐代文学家,长于史学,又善作小说。
撰有《建中实录》10卷及传奇小说《枕中记》《任氏传》等。
《枕中记》中记述了卢生在邯郸住旅馆的时候,借道士吕翁的枕头用,梦到自己登科当了丞相,非常荣华,醒来店主所蒸发黄梁尚未煮熟,因悟富贵功名不过是做了一个梦而已。
这就是黄梁梦的出处。
明代汤显祖写的杂剧《邯郸记》即以它为题材写成的。
沈括(约1031年~1097年),北宋科学家。
字存中。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著有百科全书性质的《梦溪笔谈》。
他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医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成就和贡献,在化学、工程技术等方面也有相当的成就。
此外,沈括在文学、音乐、艺术、史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诣。
而它突出的成就主要集中在《梦溪笔谈》中。
《宋史・沈括传》称他“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
李约瑟评价沈括“可算是中国整kao蒲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了”?979年7月1日为了纪念他,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在1964年发现的一颗小行星2027命名为沈括。
沈万三:原名沈富,元代中期随其父由湖州南浔迁至周庄东坨,以躬耕起家,后来凭借周庄特有的地理优势通番,进行海外贸易活动。
最终成为“资产巨万、田产遍天下”的江南首富。
沈度(1357一1434),明书法家。
华亭(属今上海淞江)人,字民则,号自乐。
善篆、隶、真、行、八分书,其书婉丽飘逸,雍容矩度,最为明成祖所赏......>>
沈姓起源于哪个朝代百家姓中的姓一般都始于西周沈本是上古国名,最早是夏禹子孙的封国。
后来演化成一个姓,相传上古周文王的第十个儿子叫季载,成立沈国。
沈国君主的后代都以沈为姓。
又有古代春秋一贵族受封子爵,有沈子逞、沈子嘉两个人的姓名见于史书记载。
他们的后代,也都姓沈。
沈姓排在百家姓第几位,沈姓的由来
一、沈姓在《百家姓》中排列十四位。
二、沈姓的由来: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第十个儿子季载之后,以国名为姓。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沈氏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裔。
沈本是上古国名,最早是夏禹子孙的封国。
周初时,武王死后,由年幼的成王即位,周公旦(文王第4子)摄政。
三监不服,与武庚(商纣王之子)勾结,联合东方夷族反叛,后被周公旦所灭。
季载(文王第10子)因平叛有功,被周公举荐为周天子的司空,后成王将其叔叔季载封于沈国,又名聃国。
季载又称冉季载。
聃又写作冉,古时,冉、沈读音相同。
春秋时,沈国为蔡国所灭,季载之后子逞逃奔楚国,其后子孙遂以原国名命姓,称为沈氏。
2、出自芈姓,是颛顼帝的后裔,以邑名为氏。
据《通志・氏族略・二》云:“楚有沈邑。
楚庄王之子公子贞封于沈鹿,故为沈氏。
”春秋时,楚庄王之子公子贞被封在沈邑,其后代子孙有的遂以封邑名命姓,称为沈氏。
3、出自芈姓,为春秋时楚国王族弟子戍之后,以地名为氏。
据《风俗通》、《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姓氏考源》、《姓谱》、《中国姓氏寻根》等记载:春秋时,楚庄王有曾孙名戍,在楚平王时任沈县(今安徽省临泉县)县尹,世称沈尹戍,初隐居于零山,后仕楚为左司马。
其后人有的遂以地为姓,称为沈氏。
4、出自金天氏,为少昊裔孙台骀(一作台胎)氏之后,以国名为氏。
据《左传・昭公元年》及《姓氏考略》等资料所载,少昊金天氏裔孙台骀氏之后有人建立沈国,春秋时,为晋国所灭,子孙遂以国名沈姓,称为沈氏。
5、出自姒姓,为春秋时沈子之后,以祖名为氏。
据有关资料所载,沈氏源出姒姓,春秋时公族受封,为子爵位,世称沈子。
沈子的后代有的以祖名为姓,称为沈氏。
6、出自少数民族姓氏中有沈氏。
朝鲜族、满族、土家族、***等均有此姓。
三、沈姓始祖,季载:西周初人,周文王第十个儿子。
他受周成王之封,建立了沈子国,子孙以地为氏。
但他并没有做沈子国首领,因为当时周公旦辅佐年幼的成王,发现聃季载行为端正,谋略超群,足以授以重任,就任命他为周朝的司空。
主管农业及水利工程等大事。
由于他办事认真,善动脑筋处理各种难事,因此取得了很在的政绩,使周朝的农业水利事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季载本人也赢得了天下老百姓的敬佩。
沈氏的由来,及世界有哪些性沈的名人?沈氏是一个怎样的形沈
(百家姓典故)
沈姓音审或真黄帝颛顼后代
作为一个姓氏,“沈”也有好几种不同的来源,其主要分别就在读音之不同――有的人姓“审”音之沈,有的人则姓“真”音之沈,不可随随便便地混为一谈。
读“审”音的沈姓,是黄帝的后代。
《姓纂》上说:“周文王第十子晡季食采于沈,因氏焉。
今汝南、平舆、沈亭,即沈子国也。
”
读“真”音的沈,即是颛顼帝的后代。
《姓氏考略》上说:“《左传》沈姒蓐黄注,四国,台骀之后,系出金天氏。
又,楚有沈尹氏,沈诸梁,并公族,以封于沈鹿得姓,则系芈姓,非一族,直深切者,为实沈之后,与音审者不同。
”
由此可见,天下姓沈的人,有的是黄帝的后代,有的则是颛顼帝的后代,不过几千年繁衍下来,出自黄帝的那一支日渐人多族繁,于是大家也逐渐对自己的姓氏“不求甚解”,一概的统姓起“审”来了。
根据上面所提的《姓纂》的记载,“审”音沈姓的人,得姓于周文王的第十个儿子晡季,也跟许多其他古老的姓氏一样,是因地得姓。
当时的沈国,大致是现在河南省汝南县东南,以及安徽省阜阳县西北一带地方。
据《左传》的记载:“汝南平舆县北有沈亭。
”据近世考据,沈亭的遗址,就在今阜阳县西北沈丘堡的东方,可见得“沈”姓真是一个有根有据的古姓。
至于“真”音沈姓最初发源的楚地,则大致是现在的湖南和湖北一带地方。
这个历史悠久的古姓,历来倒未曾发现过被外族冒用的纪录。
相反的,到了五代时期,却有分支为他姓的纪录――尤姓是从沈姓分出来的。
为何沈尤不相婚配
原来,当王潮的弟弟王审知在福建潜称闽王的时候,福建姓沈的人,为了避讳他名字里的“审”音,就把自己姓氏的水旁去掉,并且把剩下来的那半个字改为跟原字十分接近的尤字,这就是尤姓的由来。
这段典故,是载于《梁?漫录》。
正由于尤姓来自沈姓,所以在福建,沈、尤二姓是不相婚配的。
在历史上,沈姓真可说是济济多士。
最早见诸史籍的,就是春秋时代的高士沈郢。
据说,他曾奉徵为相,但他的志向不在此,后来就在河南平舆县的北方盖了一座“沈亭”,悠哉悠哉地以游钓终身。
唐代,是律诗的全盛时期,当时著名的五言律诗,按《艺苑卮言》所说的“五言至沈、宋始可称律,用韵稳妥,事不旁引,情无牵合,当为最胜”,是始于“沈、宋”,其中所指的“沈”,就是沈¤期。
他与宋之问齐名,创立了著名的“沈宋体”,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可称不朽。
沈氏的由来沈字是怎么来的沈本是上古国名,最早是夏禹子孙的封国。
后来演化成一个姓,相传上古周文王的第十个儿子叫季载,成立沈国。
沈国君主的后代都以沈为姓。
又有古代春秋一贵族受封子爵,有沈子逞、沈子嘉两个人的姓名见于史书记载。
他们的后代,也都姓沈。
沈姓最早起源于今河南、安徽两省之间。
春秋战国时期,逃至楚国的沈姓族人,仕楚为左司马,并世袭此官,长期居于叶(今河南省叶县)。
到秦汉时期,沈姓仍有多人为官,且地位均十分显赫,但也有数人辞官隐居,迁于九江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会稽乌程吴兴(今浙江省吴兴县)等地,从而开始了沈姓的南迁之旅,并且家族势力日渐扩大,不断兴旺。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连年战乱,各种割据势力互相攻伐,加上“永嘉之乱”,使得中原士族大都南迁,沈姓族人也先后进入南方几大省份,并在当地不断生息繁衍,形成了“吴兴”郡望。
此后沈姓以“吴兴”郡望为繁衍中心,不断地向四周扩展,至唐代以前,已散居于今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家族日渐繁盛。
唐宋时期。
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得以恢复发展,沈姓族人开始迁播进入闽粤两地,并且人丁兴旺,同时,唐代沈姓在我国北方也得以新的发展,郡望与名人高官大量出现,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到了宋朝末年,金军大举南下中原,宋室南迁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北方再次遭受浩劫,迫使中原沈姓再次南徙,其中赴今福建、广东等地之沈姓尤多,至明清时期,沈姓已遍及全国各地,成为我国一大姓氏,并有一些族人由东南沿海播迁到海外,沈姓家族真正成为了一个大家族。
我国的沈姓历代多以江南为其主要分布地,尤以广东、福建、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等省居多,以上地区的沈姓占到了全国汉族沈姓人口的绝大多数。
沈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七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五。
姓氏沈的含义和起源地是在哪里? 1、出自姬姓,以国为姓,是黄帝的后裔。
沈本是上古国名,最早是夏禹子孙的封国。
周初时,武王死后,由年幼的成王即位,周公旦(文王第4子)摄政。
三监不服,与武庚(商纣王之子)勾结,联合东方夷族反叛,后被周公旦所灭。
季载(文王第10子),为周天子的司空,因平叛有功,后成王将其叔叔季载封于沈国,又名聃国。
季载又称冉季载。
聃又写作冉,古时,冉、沈读音相同。
春秋时,沈国为蔡国所灭,季载之后逃奔楚国,其后子孙遂以原国名命姓,称沈氏。
2、出自芈姓,是颛顼帝的后裔。
春秋时,楚庄王之子公子贞被封在沈邑,其后遂以封邑名命姓,称沈姓。
3、出自少昊金天氏,以国为氏。
少昊金天氏裔孙台骀氏之后有人建立沈国,春秋时,为晋国所灭,子孙遂以沈为氏
姓沈的起源哪里沈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七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五。
寻根溯源
1、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姬姓,为黄帝的后裔,以国为氏。
2、据《通志??氏族略》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芈姓,为远古颛顼帝的后裔。
3、据《左传??昭公元年》及《姓氏考略》等资料所载,为少昊(金天氏)裔孙台骀(一作台胎)氏之后,以国为氏。
4、据有关资料所载,源出姒姓,春秋时受封,为子爵位,世称沈子。
5、据有关资料所载,为楚王族弟子戍的后代,因其当过沈县县尹,后人以地为姓。
6、少数民族姓氏。
朝鲜族、满族、土家族、***等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冉季载。
沈姓源出于姬姓,为黄帝之后裔,在周朝初年,武王死后,年幼的成王继位,由叔叔周公旦摄政。
当时的三监(武王以邶封震叔,以庸封管叔,以卫封蔡叔,以监殷民,称为三监)很是不服,商王纣之子武庚乘机勾结三监,联合东方夷族进行反叛。
周公旦组织军队进行征伐,最终平息了叛乱。
季载(周文王第十子)因在此次平叛中立下大功,周公于是将这位有才干的弟弟举为周天子的司空,成王后又将其叔季载封于沈国,又名聃国。
“聃”可写作“冉”,古时的冉、沈读音相同,所以季载又称冉季载。
春秋时,聃国被晋(今属山西)灭掉,季载后代逃至楚国,为不忘亡国之痛,从此便以国为姓,称为沈姓。
冉季载从而成了沈姓的得姓始祖。
沈姓的来历是什么呢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梦到沈姓、沈姓的来历是什么呢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