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到菠萝变成佛了?梦见菠萝好不好
今天给各位分享梦到菠萝变成佛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梦见菠萝好不好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佛祖所传的其实是一种至为详和、宁静、安闲、美妙的心境,这种心境纯净无染、淡然豁达、无欲无贪、无拘无束、坦然自得、不着形迹、超脱一切、不可动摇、与世长存,是一种“无相”、“涅磐”的最高的境界,只能感悟和领会,不能用言语表达。
而迦叶的微微一笑,正是因为他领悟到了这种境界,所以佛祖把衣钵传给了他。
“拈花一笑”也作“拈花微笑”,佛教语,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宗典故,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对禅理有了透彻的理解,二是指彼此默契、心神领会、心意想通、心心相印。
作为佛教名词的波罗蜜
完整的发音音节是波罗蜜多(paramita),梵音“波罗”汉译“彼岸”,“蜜”译“到”,“多”是语尾的拖音,译“了”。
译成汉文合起来是“到彼岸了”。
在汉语使用中,也常省掉尾音,就成了波罗蜜。
“波罗蜜多”是有很多的意思,即是度到彼岸的修行方法有很多,在小乘佛教有十个波罗蜜;在大乘佛教比较常说的是为六波罗蜜。
六波罗蜜亦称为六度,这种翻译,意含六种度我们到彼岸的方法、道路的意思。
它们是布施波罗蜜度悭贪,持戒波罗蜜度毁犯,忍辱波罗蜜度嗔恚,精进波罗蜜度懈怠,禅定波罗蜜度散乱,智慧波罗蜜度愚痴。
4)般若
普通话念(bo rou),广州话念“波野”。
这是梵文panna的音译。
可以译为“甚妙的智慧”。
(如果译为智慧,往往就把它与我们自己所体会的智慧混淆起来了。
世智辩聪对于学佛说起来,不是好事,是坏事。
佛法把聋子、瞎子、哑巴、精神病,加上世智辩聪列入难于学佛之列。
)佛法把智慧分为:世间智慧、出世间智慧,后者才是般若之智。
佛法又将出世间智慧分为闻、思、修三慧。
闻慧是从听闻佛法得来;
思慧是闻解后,再于自己心中详审观察,如是深一层认识;
修慧是思后更依方法去修禅观,于定慧双运中仔细观察宇宙人生真理。
中国佛教把闻、思、修三慧,安在般若上来说,就有: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和实相般若。
般若波罗蜜,就是以智慧到彼岸。
5)般若心经
要尝一点般若佛法的滋味,推荐读心经。
这是中国流传最广的经典之一。
很多人能终生持诵。
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陀从开悟成道,到入灭,说法49年,全部的经论被后人分门别类编辑成《大藏经》。
在《大藏经》中的般若部有六百卷的《大般若经》,总共有640万字。
而 268字的《心经》,就包含了整部《大般若经》的精华心要;所以有群经心藏的意思。
读《心经》有大概两种读法。
一种就是文字解读,因为它是由佛教重要的般若名词撰写而成,如果顺藤摸瓜深究义理,广释《心经》,就串出整部640万字的《大般若经》了。
另一种,就是不用脑去想,思考其中理论。
只是用“心”去读。
就是把它背下来,常念。
这是我们中国所说的读书百遍,自解其义的做法。
在佛教来说,叫熏习。
象常点香,身上就有香味了。
总有一天,心开慧解,“开窍了”。
南无阿弥陀佛的含义
南无阿弥陀佛
尘世间有很多人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却不知"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甚至有些老人虔诚地念了几十年"南无阿弥陀佛",竟然也不知"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
口念"南无阿弥陀佛"而不知"南无阿弥陀佛"表示什么,可称得上迷信;而那些自己不懂"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就说别人念"南无阿弥陀佛"是迷信的人,同样也是迷信。
其本质是相同的--盲目相信。
"佛"是指觉悟者。
有觉悟的人就是佛。
你有了觉悟,你就是佛。
因此,佛不在天上,佛在人间,佛在心中;佛不是迷信者的化身,而是觉悟者的称号。
阿弥陀佛是一个"有无量功德的觉悟者"的名字,就像我们有自己的名字一样,是一个符号,一个为了区别于他人而起的代号、代码。
阿弥陀佛,又简称"阿弥陀"或"阿弥",均指有无量功德的觉悟者--"如来",也即"释迦牟尼"。
因而,阿弥陀佛又称阿弥陀如来。
如同人有别称一样,阿弥陀佛共有十三个称号,其中有十二种与"光"方面有关,一种与寿命方面有关,前者总称"无量光佛",后者称"无量寿佛"。
"南无"是归向于、礼敬于……之意。
南无阿弥陀佛的通俗语解释是:向阿弥陀佛致敬(向如来佛致敬)!
然而,南无阿弥陀佛除了狭义的解释之外,在广义上是指:向一切有觉悟的人致敬。
回答者:♂BlueSky♀-经理四级 6-22 11:01
般若:大智慧;波罗蜜多:度到彼岸;般若波罗蜜多:度人到彼岸的大智慧。
南无:皈依;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的如来;南无阿弥陀佛:皈依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如来。
回答者:离欲阿罗汉-助理三级 6-22 13:28
为佛教名词的波罗蜜
完整的发音音节是波罗蜜多(paramita),梵音“波罗”汉译“彼岸”,“蜜”译“到”,“多”是语尾的拖音,译“了”。
译成汉文合起来是“到彼岸了”。
在汉语使用中,也常省掉尾音,就成了波罗蜜。
“波罗蜜多”是有很多的意思,即是度到彼岸的修行方法有很多,在小乘佛教有十个波罗蜜;在大乘佛教比较常说的是为六波罗蜜。
六波罗蜜亦称为六度,这种翻译,意含六种度我们到彼岸的方法、道路的意思。
它们是布施波罗蜜度悭贪,持戒波罗蜜度毁犯,忍辱波罗蜜度嗔恚,精进波罗蜜度懈怠,禅定波罗蜜度散乱,智慧波罗蜜度愚痴。
4)般若
普通话念(bo rou),广州话念“波野”。
这是梵文panna的音译。
可以译为“甚妙的智慧”。
(如果译为智慧,往往就把它与我们自己所体会的智慧混淆起来了。
世智辩聪对于学佛说起来,不是好事,是坏事。
佛法把聋子、瞎子、哑巴、精神病,加上世智辩聪列入难于学佛之列。
)佛法把智慧分为:世间智慧、出世间智慧,后者才是般若之智。
佛法又将出世间智慧分为闻、思、修三慧。
闻慧是从听闻佛法得来;
思慧是闻解后,再于自己心中详审观察,如是深一层认识;
修慧是思后更依方法去修禅观,于定慧双运中仔细观察宇宙人生真理。
中国佛教把闻、思、修三慧,安在般若上来说,就有: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和实相般若。
般若波罗蜜,就是以智慧到彼岸。
5)般若心经
要尝一点般若佛法的滋味,推荐读心经。
这是中国流传最广的经典之一。
很多人能终生持诵。
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陀从开悟成道,到入灭,说法49年,全部的经论被后人分门别类编辑成《大藏经》。
在《大藏经》中的般若部有六百卷的《大般若经》,总共有640万字。
而 268字的《心经》,就包含了整部《大般若经》的精华心要;所以有群经心藏的意思。
读《心经》有大概两种读法。
一种就是文字解读,因为它是由佛教重要的般若名词撰写而成,如果顺藤摸瓜深究义理,广释《心经》,就串出整部640万字的《大般若经》了。
另一种,就是不用脑去想,思考其中理论。
只是用“心”去读。
就是把它背下来,常念。
这是我们中国所说的读书百遍,自解其义的做法。
在佛教来说,叫熏习。
象常点香,身上就有香味了。
总有一天,心开慧解,“开窍了”。
南无阿弥陀佛的含义
南无阿弥陀佛
尘世间有很多人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却不知"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甚至有些老人虔诚地念了几十年"南无阿弥陀佛",竟然也不知"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
口念"南无阿弥陀佛"而不知"南无阿弥陀佛"表示什么,可称得上迷信;而那些自己不懂"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就说别人念"南无阿弥陀佛"是迷信的人,同样也是迷信。
其本质是相同的--盲目相信。
"佛"是指觉悟者。
有觉悟的人就是佛。
你有了觉悟,你就是佛。
因此,佛不在天上,佛在人间,佛在心中;佛不是迷信者的化身,而是觉悟者的称号。
阿弥陀佛是一个"有无量功德的觉悟者"的名字,就像我们有自己的名字一样,是一个符号,一个为了区别于他人而起的代号、代码。
阿弥陀佛,又简称"阿弥陀"或"阿弥",均指有无量功德的觉悟者--"如来",也即"释迦牟尼"。
因而,阿弥陀佛又称阿弥陀如来。
如同人有别称一样,阿弥陀佛共有十三个称号,其中有十二种与"光"方面有关,一种与寿命方面有关,前者总称"无量光佛",后者称"无量寿佛"。
"南无"是归向于、礼敬于……之意。
南无阿弥陀佛的通俗语解释是:向阿弥陀佛致敬(向如来佛致敬)!
然而,南无阿弥陀佛除了狭义的解释之外,在广义上是指:向一切有觉悟的人致敬。
般若:大智慧;波罗蜜多:度到彼岸;般若波罗蜜多:度人到彼岸的大智慧。
南无:皈依;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的如来;南无阿弥陀佛:皈依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如来。
唵嘛呢叭咪吽
世间利益
1)得一切福德寿命等自在。
2)能得无尽辩才。
3)会具有无比威猛力。
4)九十九竞伽河沙数如来、微尘数菩萨、三十二天天子众都会聚集;四大天王与四方护法、众多龙王、药叉神只护念此人,化除一切凶事,俾令诸事吉祥。
5)消除一切地水火风等世间灾难。
6)除一切病痛、延年益寿。
7)去一切鬼魅妖魔等害。
8)历代祖先皆得超生。
9)七世子孙也会受益。
10)若有人将大秘密咒六字真言佩戴在身上,此身为金刚身,如舍利塔,也成为世尊的种族。
般若波罗蜜多
般若
般若’是梵文,其意义很广,内涵幽深。
把它译成智慧或大智慧都不尽其义,表达并不完善。
因无上庄重之故,而沿用了梵文的音。
‘通达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应用得圆融无碍、恰到好处’,若这样来讲‘般若’的含义,还稍微能尽它的一点意思。
简单地讲,般若就是妙智慧,或者是真心。
波罗蜜多
波罗蜜多是梵语,是音译。
‘波罗’译为彼岸,‘蜜’是到,‘多’是上,整个意思是到彼岸之上。
这里用了比喻手法,意思是一切众生都纷扰在生死苦海的此岸,生死轮回,苦不堪言。
我们要渡过生死苦海,要成大道,就要发心修行,这叫做‘入流’,就是初果罗汉。
辟支佛发心修法,发心自度自了,也上法船了。
随著功夫的精进,就到‘中流’,到了海当中了。
功夫再精进,就到彼岸了,这是‘波罗蜜’。
但是到了彼岸并不算究竟,因为还耽在法船上,只有弃除法船上岸,到了彼岸之上,才算究竟。
而我们要到彼岸之上,就必须依靠般若,就是用无上妙智慧照破无明,照破我们的妄想心,照破一切世法、出世法、有为法、无为法,一切都不可得,才能脱离生死苦海,到达彼岸之上。
否则,只不过是入流、中流。
罗汉、辟支佛法执还未除,还在法船上,没到彼岸之上,所证的涅盘是有余涅盘,仍不究竟。
只有通达世法、出世法,处理一切事物圆融无碍、恰到好处、无有偏倚,我法二执消尽,了却分段、变易二死,这才可以说是到达生死苦海的彼岸之上。
所以,‘波罗蜜多’也可以译成‘究竟彻证’,能实行一切自行化他之事,能乘此大行由生死之此岸到涅盘之彼岸。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是梵文Namas的音译,读作那谟,亦有译作“南谟”、“那谟”等。
意为致敬、归敬、归命。
“阿弥陀佛”,是梵文Amitabha的音译。
大乘教佛名。
据说阿弥陀佛原为国王,后放弃王位,出家为法藏比丘后,发了四十八个愿,而成正觉。
“南无阿弥陀佛”系佛教术语,意思是“向阿弥陀佛归命”。
诵读此语即谓“念佛”。
念佛的十大功德利益:
1.常得一切天神隐形守护。
2.常得一切菩萨常随守护。
3.常得诸佛昼夜护念,阿弥陀佛常放光明,摄受此人。
4.念佛之人,光明烛(照)身,四十里之遥(远)一切恶鬼,皆不能害;一切蛇龙毒药,悉皆不受。
5.水火冤贼,刀箭牢狱,横死枉生,悉皆不受。
6.先所作业,悉皆消灭。
所杀冤命,彼蒙解脱,更无执对。
7.夜梦正直,或梦见阿弥陀佛胜妙色像梦境是唯心所现。
8.心常欢喜,颜色光泽,气力充盛,所作吉利。
9.常为一切世间人民恭敬、喜欢、礼拜。
10.临命终时,心无怖畏,正念现前,得见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持金莲花,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经文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
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
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
善哉!
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
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
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
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
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
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
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
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
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
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
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
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
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
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
“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
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
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
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
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
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
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
“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
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
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
“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
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
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
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
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
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
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
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燃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
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者,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
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燃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
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燃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燃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
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
”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
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
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
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
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
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
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
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
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
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
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
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
须菩提,莫作是念。
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
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
“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
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则非凡夫,是名凡夫。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
莫作是念!
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
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
’是人不解我所说义。
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
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
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
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则是一合相。
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
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
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