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前梦到白居易 考试前梦到白蛇预示着什么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考试前梦到白居易这个问题,考试前梦到白蛇预示着什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人是生而孤独的,从古至今,人们对知音、对知己都是那么地梦寐以求,所以刘勰才会在《文心雕龙.知音》里感叹「”知音其难哉!
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同年及第,终身知己在遥远的先秦时期,琴师俞伯牙一曲《高山流水》,唯有樵夫钟子期能心领神会,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知己的知音了,于是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连刘勰都说了,人生在世,能够侥幸遇到知己的知音,只不过是千年才有一次的美事,像俞伯牙和钟子期这样的灵魂知音,在大唐时期,也有一对,就是非常著名的诗坛传奇组合元白——元稹和白居易。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写了一对关系暧昧的好基友宝玉和秦钟,白居易和元稹就像是这样的一对存在。
他们两个人的老家都在河南,白居易出生在河南新郑,元稹出生于河南洛阳,或许上天在冥冥之中就已注定了两个人今生今世的缘分。
白居易生于772年,元稹生于779年,白居易比元稹刚好大了七岁,不同于李白和杜甫,虽然相识相知,但李白比杜甫大了11岁,始终不是同一个年代的人,元稹和白居易更像是一对没有太大年龄差距的同辈人,因此彼此之间的沟通也更是你来我往、唱和不绝。
公元802年,白居易30岁,元稹23岁,两个人同时考中进士,友谊之火便从这个时候开始点燃,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
考上进士后,两个人又被同时分配到了秘书省成为同事,他们之间的友谊可以用热烈、炽热来形容,。
白居易《赠元稹》里就曾回忆两个人这段美好生活,「”一为同心友,三级芳岁阑。
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
”两个人一起喝酒,一起赏月,一起畅谈人生,就像《红楼梦》里的秦钟和宝玉一样是形影不离。
超越友谊,甚过夫妻元稹是大唐诗人里面出了名的有才华,也是出了名的风流才俊,引得崔莺莺、薛涛、刘采春等当世美人纷纷为之相思断肠,他一生辜负过许多女人,但却唯独不曾辜负了白居易。
令读者颇为讶异的是,白居易和元稹在诗歌中往来场合,经常是用夫妻相比,而且在两个人的诗作中留下了许多「”铁证”,这让他们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令世人猜测和好奇。
《唐才子传》里记载:「”微之与白乐天最密,虽骨肉未至,爱慕之情,可欺金石,千里神交,若合符契,唱和之多,毋逾二公者。
”元稹和白居易关系亲密,就算是骨肉亲情也打不到他们二人这样的程度,两个人之间的互相爱慕之情,在千里之外都能神交,就像分成两半又能结合在一起的符契一样,古来朋友之间相互唱和的诗作,从来没有像元白之间这么多的。
白居易被调到外地做官时,元稹写下了一首深情款款的《酬乐天》,诗歌中情意绵绵甚至肉麻的句子数不胜数,「”昔作芸香侣,三载不暂离。
逮兹忽相失,旦夕梦魂思。
”自从我们成为伴侣之后,三年都没有分开过。
不曾想到忽然之间没有了彼此在身边,无论白天晚上都是魂牵梦萦的相思。
「”崔嵬骊山顶,宫树遥参差。
只得两相望,不得长相随。
”就像这宫廷里参差的树木和巍峨的骊山一样,只能两相遥望,不得长相随。
「”官家事拘束,安得携手期。
愿为云与雨,会合天之垂。
”两个人都被公务上的事情所束缚,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携手同游。
真希望你是云我是雨,共同在天空中自由地遨游。
这云雨之比向来是指夫妻,最后一句的比喻难免肉麻得让人想入非非。
生离死别,唇亡齿寒既然两个人的感情这么深厚,一旦元稹先白居易而去,白居易自然是肝肠寸断,元稹去世后,白居易无疑是那个最伤心的人。
公元831年,60岁的白居易居于东都洛阳,惊闻元稹病逝于武昌,挥泪写下祭文,「”与公缘会,岂是偶然?多生以来,几离几合,既有今别,宁无后期?公虽不归,我应继往,安有形去而影在,皮亡而毛存者乎?”我们的缘分是命中注定的,岂是偶然?我们一生情意深厚,几次相逢,几次离别,如今你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我们怎么会就没有相逢之期了呢?你虽然再也回不来了,但是我应该也快过去找你了,哪里有形去了影子还在,皮亡而毛还存的道理?白居易已经将他和元稹的关系看成了一种生死相依的感情,在元稹去世九年后,年近70岁的白居易梦中还梦到了元稹,因此写下了他一生最伤感的悼亡诗《梦微之》。
梦微之唐白居易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草树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你知道吗,我昨天晚上做梦,又梦到我们像年少的时候那样在一起游玩,一起吟诗作赋,早上醒来发现原来是黄粱一梦,不仅老泪纵横,泪水打湿了绢帕。
此时白居易也是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自己在漳浦这个地方已经病了三次,长安城的草已经度过了八个春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是这首诗歌中最感人肺腑的名句,你埋在黄泉之下,泥土侵蚀着你的身体,我还暂时寄居在这人间,满头白发早已像雪一样苍白。
元稹的小儿子阿卫,元稹的女婿韩郎都已经相继去世,黄泉渺茫你能知道这些事情吗?不管您能不能听得见,可我还是想把这些人间的事情都告诉你。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好友已逝去9年,黄泉之下苍茫难知,满头白发的白居易却依然忘不了的是两个人曾经相濡以沫的旷世友情,人生短暂无常,唯有真情能令人永生。
(中唐诗人白居易和湘灵的故事写照・᷄৺・᷅)
水木年华有一首校园民谣叫《在他乡》,少年时,我常常听得入神。
今次我无意间看到白居易和家乡的“小芳”菇娘的懵懂初恋情事,忽然又想起来多年前曾听过的那首民谣歌曲。
歌曲唱到:
《在他乡》
演唱:水木年华
我多想回到家乡再回到她的身旁
看她的温柔善良来抚慰我的心伤
就让我回到家乡再回到她的身旁
让她的温柔善良来抚慰我的心伤
那年你踏上暮色他乡 你以为那里有你的理想
你看着周围陌生目光 清晨醒来却没人在身旁
人静的雨夜想起了她 她的挽留还萦绕耳旁
想起离别她带泪的脸庞 你忍不住地哭出声响
我多想回到家乡再回到她的身旁
看她的温柔善良来抚慰我的心伤
就让我回到家乡再回到她的身旁
让她的温柔善良来抚慰我的心伤
那年你一人迷失他乡 你想的未来还不见模样
我觉得这首歌是为白居易所写,简直不能再相配了。
白居易跟邻家女孩湘灵从小玩到大,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最后老母不动声色间,打发儿子去求取功名。
在他乡的白居易,焉能不思念自己家乡的她呢?但是大丈夫四海为家,能屈能伸,为求功名,说不得只好暂弃儿女情长了。
当然夜深人静,小白是否会垂下脑袋,写下那么一篇相思情书,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看他后来名满天下时,俨然一代“色魔”的名气,可见他曾经必然是个情种。
成为“色魔”,乃是白居易的另一种表现情感的方式。
正所谓:
三年后,白居易回到家乡,已经不见了湘灵菇娘,怅然若失下,他又踏上新的人生征程,放浪形骸,诗酒若仙,一派宛如盛唐诗仙再世形象。
在烟花柳巷之间,白居易留连忘返,最后把风尘女子不知收留多少进入白府,因此世人戏称他为“色魔”。
好了,咱们重头说说白居易和湘灵的爱情故事。
白居易,生于唐代大历七年,也就是772年正月,此时大唐藩镇割据,父亲白季庚为躲避政敌,举家迁居到符离。
自此,小白以符离为家乡。
在符离,小白约十岁,母亲严厉,父亲官威气盛,都是叫小小的白居易所害怕的。
这时他认识了邻居“小芳”女孩湘灵。
湘灵年芳约十三,娉婷袅娜,宛如天仙,白日姮娥,旱地白莲。
你要说这时候的白居易,就和小姐姐湘灵开始谈恋爱,我始终不信。
倘若是小姐姐开始欣赏这个聪明好学的小弟弟,这倒是原本可能。
有人说年老的父亲生下的儿子多聪明,譬如孔子、孟子和胡适,都是些没有父亲疼爱的人,且都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寥寥几人,虽不能证明这个老男人生孩子聪明,却也不妨参考一番。
两兄弟常常在一起读书学习,小白又写得一手好诗,写词谱曲也不在话下,这个湘灵恰好生得一副好嗓音,两人一个作词曲,一个演唱,真可谓好不文艺范。
就这样两人渐渐陷入爱河,正所谓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年不多情,大约小湘灵菇娘,也渐渐让白居易产生了爱慕之心。
话说故事发展到这时候,必有一个巫师类的人物来破坏好事。
当然本故事也不例外,才子佳人天天有约,不学无术,唱曲作词尽干些不着边际的事,母亲很快发现端倪。
这时候,白母就把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
(小小白)拉来一问,才知道是这个村姑坏了儿子的道行。
这还得了,我儿子聪明绝顶,将来可是要做一方诸侯的人
(藩镇割据下,节度使权力极大,往往相当于土皇帝),被你一个小妖精村姑坏了道行,这还哪有前途啊。
这次,白母陈氏可谓下了血本,把白居易打发去了南方的叔叔家,给足了银两盘缠。
之后,白居易游历京城,干谒了当时的首都文坛宗师顾况,这首干谒诗就是那首《赋得古原草送别》。
说来这首诗,可是有个白居易成名的小故事,总被人津津乐道。
话说小白从没到过京城,谁都不认得,顾况问了白居易名字后,看了看他的这首诗的前两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觉得很普通,就随口开玩笑道:“小子,长安米贵,白居可不易。
”这明显调侃他,说你这点才学就想混迹长安,恐怕道行不够。
可是再往后,当顾况看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一时惊叹而佩服道:“有才若此,白居天下也易!
”
长安的繁华,很快让白居易忘了家乡苦苦等待自己的湘灵菇娘。
什么女大三,抱金砖都抛却脑后,只见十里长安繁华如梦似幻,哪记儿时灯火阑珊凝眸处。
当然,偶尔午夜梦回,小白也能忆起来,有那么个明眸皓齿的菇娘,还在远处痴痴等待自己。
于是,游学三年后,白居易回符离,兴冲冲去湘灵符离的家,却发现人去楼空,好不惆怅。
自此,白居易在符离苦读诗书文章八余年。
有一天,白居易手捧书卷,漫步湖边,看到远处有一辆车子由远及近,虽然珠帘微卷,匆匆一瞥,他却早已看出来,端坐里面的不是别人,正是多年未见面的湘灵菇娘。
湘灵家人知道女儿心思,本就是为了白家孩儿而回故乡,都知趣的让这一双儿女久叙离别之情。
正是这一天,二人干柴烈火,初尝云雨情,蚀骨知味。
“我们一家,去了越中给人种地,那里赋税轻。
但爹爹病了,想回家,所以我们就回来了,这次回来了,就不再走了。
”女孩害羞,不敢直言思念情郎,可是,回乡探望儿时伙伴才是真。
天下从没有不透风的墙,湘灵回来的消息,很快被白母知道了。
白母见儿子,还没忘记那个村妇,怒不可遏。
这次,为了断掉儿子的念想,对全家人说道:“咱们搬出符离,去襄阳,全家都去你们父亲那里!
”这一年,小白22岁,湘灵25岁。
白居易离开故乡前,就去找母亲,跪求
成全,可惜当初老母就看不上这个村姑,何况白居易马上要去参加科举考试了,岂能为了一个乡下丫头,而放弃儿子的前程。
白居易到襄阳后,大约过了半年,父亲因病去世。
然后,他要扶灵回乡。
回到符离后,白居易发现湘灵又离开了,茫茫中原,无处可寻。
自白父去世后,白家开始衰落,不过几年,生活艰难,举步维艰,没有老爹白季庚依仗,开支都付不起,最后大家举债度日。
这些状况更加坚定了,白居易考科举的决心。
不比宋代考试很容易,譬如苏轼考进士时候才十几岁,唐朝考试贼难。
29岁竟然是进士中最年轻的,不信有诗为证:
话说这个科举考试,比高考难多了有木有,概率约只有千分之六。
意气风发的白居易回到家乡,吹锣打鼓好不热闹,可是邻家传来啜泣之声。
32岁的湘灵虽然也归来,却是倚门自叹息道:“他做他的新科进士,我做我的乡野菇娘,从此相见不如怀念。
”对于大白同志,湘灵开始避而不见
(小白都已经二十多岁,快三十而立了,不能再叫小白,那就叫大白╯□╰)。
可爱的傻姑娘,却不知有人就喜欢野孩子,偏偏喜欢的就是乡下菇娘。
白居易就是这样喜欢野孩子的一个男人啊!
香港有个女歌手杨千嬅,曾经唱过一首歌,名字就叫《野孩子》,非常好听。
歌词是这样的:
《野孩子》
演唱:杨千嬅词:黄伟文曲:雷颂德
就算只谈一场感情
除外都是一时虚荣
不等于在蜜月套房游玩过
就可自入自出仙境
情愿获得你的尊敬
承受太高傲的罪名
挤得进你臂弯如情怀渐冷
未算孤苦也伶仃明知爱这种男孩子
也许只能如此
但我会成为你
最牵挂的一个女子
朝朝暮暮让你
猜想如何驯服我
若果亲手抱住
或者不必如此
许多旁人说我
不太明了男孩子
不受命令就是
一种最坏名字
笑我这个毫无办法
管束的野孩子
连没有幸福都不介意
若我依然坚持忠诚
难道你又适合安定
真可惜说要吻我的还未吻
自己就自梦中苏醒
离场是否有点失敬
还是更轰烈的剧情
必需有这结果
才能怀念我
让我于荒野驰骋
明知
爱这种男孩子
也许只能如此
但我会成为
你最牵挂的一个女子
朝朝暮暮
让你猜想如何驯服我
若果亲手抱住
或者不必如此
许多旁人
说我不太明了男孩子
不受命令
就是一种最坏名字
笑我这个毫无办法
管束的野孩子
连没有幸福都不介意明知爱这种男孩子
也许只能如此
但我会成为
你最牵挂的一个女子
朝朝暮暮
让你猜想如何驯服我
若果亲手抱住
或者不必如此
许多旁人
说我不太明了男孩子
不受命令
就是一种最坏名字
我也笑我原来
是个天生的野孩子
连没有幸福都不介意
白居易这一生只谈过一场恋爱,却是失恋了62年。
后来,大白跟许许多多的女孩子过家家。
然而,大白的所有恋爱,都不过是为了虚荣。
那唯一的一个野孩子湘灵,再也不曾生活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而且越来越远。
乃至后来的他们,一个在佛门,一个在尘世,仿佛中间隔着一条银河那么远。
湘灵虽然有心躲避白居易,奈何白居易有心要找寻湘灵,所以两人终会相见。
然而,二人虽然相遇,阻碍仍在老母亲。
二人来到白母面前,跪求成全。
然而,白母一如当初那样决然反对。
白母歇斯底里道:“当年你是布衣学子,她尚且配不上。
如今你是天子门生,她更是连给你提鞋都不配了!
你们就死了这条心吧,除非我死了。
”
这时,白居易又一次回到京城,再也算不得陌生。
他又结识了大诗人———才子元稹。
这个元稹正在写一部小说《崔莺莺传》,故事以元稹跟表妹的初恋为原型而写成。
白居易看着元稹的文字,想起来自己也是个忘恩负义的张生,一时睹文伤情。
老白和元稹一起同病相怜起来,自伤离别情,自话情伤苦。
咱们知道《莺莺传》是这样的:
后来,元明时文人王实甫,根据元稹的小说,改编写成著名的元杂剧《西厢记》。
这个剧本在民间,可谓传唱数百年而不衰。
此后的白居易,再也不正经谈恋爱,常常烟花柳巷,狎妓无数。
白居易一人,占了三十多个青楼女子,视爱情为玩物,三年一换,那些年老色衰的女子,都被他遣散。
正是十载春啼变莺舌,三嫌老丑换蛾眉。
老白不惜自污恶名,糟蹋自己不遗余力,年近四十,谢绝说媒,不愿意为一片树叶放弃整个森林,坚决不娶妻。
当然,白居易终于不耐烦老母亲的逼婚,37岁那年,迎娶了杨氏为妻。
名门之后的杨氏,被白居易说得一文不值,因为爱一个人,所以害了另一个人。
这就是封建礼教的可怕之处。
白居易53岁时,仍不忘湘灵。
虽然枕绊也有娇妻,奈何不是自己喜欢的。
哪怕再美,就是不喜欢。
正如金庸在《白马啸西风》结尾处写道:
对于白居易来说,不是心爱的菇娘爱上了别人,而是可怕的礼教,束缚他们不得在一起,他们能有什么法子?心理扭曲之下,白居易一步步走向极端,仇恨女人,玩弄女人。
白居易老了,仍然不忘旧爱。
虽然他在名利场中,混迹半辈子,奈何没有遇到一个喜欢的。
所谓的名门闺秀,又或是青楼女子,他见过几千几万,有温柔婉约的,有善良可亲的,有贤惠聪明的,有狠毒嬗变的…………
年过半百的老白,回到符离家乡,本想去见湘灵,可是湘灵舍身入了佛门。
他没想到,这一次佛俗有别,再一次阻挡了他们相见。
老白想想自己这些年来,不知道残害了多少女孩,也不知道做了多少恨事,而佛家劝人向善,戒色戒欲。
想到这里,他更是有恨有愧,终究不敢踏进佛门对心爱的“小芳”忏悔。
又过十余年,白居易自认为看透一切,再次回到符离。
这次,他决定无论如何,也要跟湘灵见面,不再分别。
可是湘灵不愿意见他,大意还是当初那句“相见不如怀念”。
湘灵回了一封信给白居易道:
老白只好作罢,望着信纸,老泪纵横。
他给痴恋一辈子的湘灵,回了一首诗道:
湘灵苦笑,让弟弟拖回一句话:“既然梦中已见,只当话别,从此天上人间!
”老白听后心碎一地,离别符离,此后定居洛阳。
老白晚年寄情于《长恨诗》,写的虽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却字字泣血,句句真情,分明借事寓情啊!
后来,《长恨歌》传到日本,上至天皇,下至黎庶,全国无不顶礼膜拜。
他被日本人奉为文殊菩萨,影响力远超李杜。
公元846年,也即是唐武宗会昌六年,唐宣宗大中元年九月的一个晚上,36岁的唐宣宗李忱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来到祖宗黄帝的天宫。
只见黄帝的身旁,站立着一个玉面童子,童子唱着《长恨歌》,衣袂飘飘,声脆如铃。
宣宗大为惊奇,问黄帝:“前辈,这童儿是谁?小小年纪竟能背出《长恨歌》。
”
黄帝笑曰:“这小童的前世,就是长恨歌主白居易啊。
他只因尘缘未了,才到大唐走了一遭。
”宣宗还要再问,却见黄帝和童子腾云驾鹤而去,瞬间无影无踪。
醒来后,只听内侍来报,白居易已经于几天前在洛阳病逝,丧报人员星夜赶来长安,传递丧事。
李忱写诗悼念白居易道:
白居易逝世时,享年75岁,留下《白氏长庆集》,共七十一卷。
话说唐宣宗刚刚当政时,确有雄心壮志,想去开创一代伟业,也想重用像白居易这类实干之才,可惜天不假年,正好白居易此时,不堪病痛,离世而去。
我们纵观白居易的一生感情史,颇多磨难。
童年求学上进时,美好时光遇见真爱,却受到母亲各方面阻拦。
此后,爱情一直偏激,同母亲抗争到底,想追求初恋爱情。
最后,慑于社会普遍爱情价值观,屈服和投降于礼教,放弃了爱情,追求功名利禄。
当获得功名利禄时,又因爱生恨,做出来伤害世间女孩的事情来,人称色魔。
初恋湘灵在空等无望之下,步入空门。
白居易人到中年,迫于压力,娶妻结婚生娃。
在婚姻不幸的同时,积极倡导文化改革运动,是为新乐府运动,喊出来一切以现实实用为基础的口号,是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不做无病呻吟。
这种思想跟他迫于现实压力也有关,不敢追求真爱,一切只顾眼前的事情。
因为只跟眼前的时事相吻合,大约最后也成为他,放弃美好初恋的思想基础。
传统中国人,可能往往太现实,舍弃了太多美好的东西,也跟我们漫长几千年文明发展史有关啊!
乃至于中国诞生不了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数学家等等,也许跟太现实了有些关联!
纯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不足为外人道。
我们来看湘灵弟弟的行事,竟然给姐姐当送信使,当可以看出一二端倪。
虽然那时候封建思想,束缚人心很厉害。
但是,广大农村仍然在有限地方,坚守着人性最初的某些美好。
有趣的是,今日广大的农村又成了,最后不愿意丢弃封建思想的保守派。
真是要其改变何其难也,不管古今,城市人们跟风而变,农村人们坚守始终。
中唐才子白居易和自己家乡“小芳”菇娘的爱情故事,又像极了金庸小说中的杨过和小龙女。
白湘两人,亲梅竹马,两小无猜,后来被白母棒打鸳鸯,有点类似于《神雕侠侣》中,黄蓉不许杨过和小龙女两人在一起的故事。
也许金庸写杨过这么个人物形象,也许有几分灵感来自白居易吧
(当然我猜的)。
白居易痴恋湘灵不可得,游戏人间与风尘,杨过不得小龙女时候,不也是游戏花丛中啊!
金庸写郭襄痴恋杨过时写到:
现实中,白居易和湘灵,有情人最终不成眷属,徒留遗憾。
他们可谓相互耽误终身,湘灵菇娘一生未嫁,最后入佛门;白居易虽游戏风尘,终究难觅真爱,正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白居易37岁时,终于被迫结婚,也不过是为了顺从白母安排,没有所谓婚姻幸福可言。
武侠小说中,金庸当然可以让有情人终成眷属,譬如《神雕侠侣》中,杨过和小龙女最后厮守终生,生儿育女。
《倚天屠龙记》中郭襄也痴恋杨过,她和湘灵一样,入了空门,却也创立峨眉山一派。
春秋时,有孔子学生申枨
(音同城)者,人皆言其刚直仁义,孔子曰不然,说他“枨也欲,焉得刚!
”意思说:申枨他贪婪得很呀,哪里算得刚直仁义呢?
世人都贪婪,惟佛门抛情弃爱。
白居易和湘灵都贪恋爱情,所以一生为爱遭难。
明代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劝诫人们戒欲成佛,绝情绝爱。
所谓九九八十一难,无非戒贪嗔痴三毒之欲。
《西游记》第54回写的是,唐僧要遭遇的色欲诱惑之磨难,书中回目道:“法性西来逢女国,心猿定计脱烟花”,这也是唐僧该有的一场桃花劫了。
开篇有诗云:
看来还是佛家最让人省心,要成佛,先退魔,《西游记》第54回的唐僧最后战退了色魔,无欲无求,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无欲则刚,万法如常。
少年时候不懂唐僧,觉得他迂腐糊涂,等到后来长大,我才知道他并不是糊涂,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因为善良,因为少欲,最后才能够取得真经。
事实上,世人历一生,莫不是为取“真经”或舍或弃,或得或失,或战或降,或屈或伸。
至于最后取得真经还是假经,值不值得,待留后人去评说!
真是:
~~~~————~~~~————
写于戊戌年良月二十午时二刻
(2018.1
1.27周二)
修订于202
1.04.17星期六
辛丑年三月初六亥时许
壬寅年六月盛夏再改
白居易和元稹两个人认识三十多年了,性格脾气很合得来,年龄也差不多,都很喜爱招蜂引蝶,最后还变成了每天在一起的同事,于是就总是一起去青楼喝酒作诗。
只要都长安,他们几乎成天都混在一起,而且他们还是科考的同科考生,所以被人们称作"元白",当然被称之为"元白"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以及他们的"元和体"。
但他们俩友情之深,也确实让人很羡慕。
元稹和白居易都入仕为官,后又都成长为朝中大员。
由于工作上的原因,这两人也不能长期呆在长安,经常被派人离京为官。
像元稹著名的入川做监察御史,一去就是好几年,两个人只要不在一起就会非常思念,于是就只能靠书信联系。
他俩竟然还会因为思念而梦到对方,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有一次白居易梦到跟元稹握手,第二天醒来他便写了首诗给元稹。
《梦微之·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夜》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涉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当然元稹也非常想念白居易,但是,他在收到白居易这首诗后,给白居易回了一首诗名为《酬乐天频梦微之》。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看这两首诗就看出这两人很好玩,白居易明明思念元稹,他却在诗中说"不知忆我因何事"说成是元稹思念他。
而元稹看完却是回复道:"惟梦闲人不梦君",这两人真是有趣。
元稹在外地担任监察御史的时候,在梁州住宿,梦里见了白居易,思念到悲伤,于是留下了泪水,于是便写下了一首名为《梁州梦》的诗。
元稹在诗中这样写道:
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里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
大概的意思是说:在梦里,元稹和白居易一起去玩,又一起去了慈恩寺。
结果突然听到住处的人叫别人来牵马,才突然惊醒过来,意识到自己是在古梁州。
有趣的是,同一天晚上白居易也梦到了元稹,然后也写了一首诗。
这首诗名为《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这首诗大概的意思是,花开的时候我们可以一起喝,来发泄春天的愁绪,喝醉了之后又可以盼望着把花枝当成酒的筹码。
忽然想起了自己的老乡去了远的地方见不到,现在算来,你应该今天也到梁州了。
诗名中的李十一名叫李健,元稹梦中李、白同游,谁知道还真的被元稹猜到了,那一天白居易确实是跟李健一起去玩了,元稹竟然吃醋了。
两个人在一天都梦见对方,并都写诗表达思念之情,这也可算是千古佳话了。
元稹梦到白居易和另一个人去游玩,而白居易在跟李健喝酒的时候想到了元稹,隔了很远,却能够像面对面一般。
这是什么样的一种默契啊!
元稹梦到白居易和李健在一起,于是悲伤的写了一首诗。
白居易看到了诗之后,有些尴尬,于是写了首《同李十一醉忆元九》,意思是说,虽然我同李建喝酒游玩,但在喝酒的时候,我想到的可是你元稹啊!
这一对好友,还真是感情深厚,连对方结识别的朋友,都要吃醋。
而另一个竟然还写诗解释,这还真是一对有趣的兄弟。
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午夜,月上中天,将清冷的月光洒下人间,把洛阳城团团罩住。
洛阳郊外一处清幽的院落内,75岁的白居易躺在病榻上,气息奄奄。
他须发皆白,半身麻痹,早已神志不清。
儿孙们罗列在堂,神情悲戚。
忽然间,白居易口唇微微蠕动,儿子俯下身子仔细一听,原来是“素素,蛮蛮”。
声音渐小渐弱。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初春,万物萌发,白居易出生于郑州新郑县东郊,六个月大,就能认识“之”“无”等字。
五岁时,便学着作诗。
当然诗肯定是作不了的,主要是吟诵别人作的诗,找语感,跟现在幼儿园小朋友每天背唐诗一样。
十一岁,藩镇叛乱,白居易一家从河南搬到浙江。
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年),白居易十六岁,听说读书人唯一出路便是考进士,遂刻苦攻读。
十七岁,作《王昭君诗》: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大唐自安史乱后,吐蕃回鹘相继为祸中原,黎民涂炭,朝廷一直用和亲政策勉强维系双方脆弱的关系。
但是即使和了亲,吐蕃回鹘照样欲壑难填。
于是好多人都渴望出现王昭君这样的巾帼英雄,为国家分忧,为苍生纾难。
十八岁,白居易西漂帝都长安,拜谒当时的文坛大佬顾况。
顾况一看白居易名字笑了,打趣道,长安房租很高,你想白居,我看不易。
白居易拿出《赋得古原草送别》献上,顾况读了,击节叹赏。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随后顾况告诉白居易,单靠写这么两首破诗是没有前途的。
帝都乃天下英才汇聚之处,每年有上千人杰云集而来,削尖脑袋找机会。
有的比你门路广,有的比你学问深,有的比你家底厚,有的比你长得帅,有的比你运气好。
我只是个位卑言轻的著作郎,给你帮不上啥大忙,也就是在文人圈子里瞎逼逼几句,屁事不抵。
要想活出头,须下死功夫。
年轻人,不要耍小聪明,老头子送你四个字,好自为之。
白居易听了,从长安来到徐州,潜心向学。
白天学辞赋,晚上学书法,有空就学诗,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迟,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老茧)”,二十岁便满头白发,两眼昏花,眼珠里仿佛有上万飞蝇翩翩起舞。
就在他“只要学不死,便往死里学”之时,贞元八年(792年),仅仅比他大四岁的韩愈考中了进士。
白居易父亲当着官,白居易起码衣食无忧,能找个地方静下心读书。
韩愈却父兄早逝,跟寡嫂相依为命,颠沛流离,吃不饱穿不暖,连一张安静的书桌都没有。
韩愈小小年纪便明白,唯有刻苦读书,才能改变命运,“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等待)奖励”。
不要以为自己很艰难很努力有啥了不起,永远有人比你更艰难更努力。
不要动不动便把自己感动的稀里哗啦,心灵鸡汤喝再多,不能当饭吃。
贞元十五年(799年)初秋,落叶飘零,白居易来到安徽当涂县,拜祭了李白墓,作诗道: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其实作为诗人,李白的命再好没有了。
出身富二代,一生潇洒随性,钱如流水一般花,妞如走马灯般换,娶了两任老婆都是宰相孙女,走哪儿都是鲜花掌声,粉丝们见了奉若神明,夫复何求。
贞元十六年(800年),白居易29岁,方才再入京都,以第四名中进士第。
此时距他第一次入长安,整整过了十一年。
在唐朝,中进士是不能直接做官的。
进士只是通过了礼部考试,吏部还得再试一次。
“吏部试”主要考察进士的体貌、言词、书法、判案等能力,全部合格方可脱去白衫,穿上官服等待任命,称为“释褐”。
换言之,礼部属于笔试,吏部属于面试。
贞元十八年(802年)初冬,寒风萧萧,31岁的白居易考中“拔萃”科。
同年考中的,还有24岁的元稹。
贞元十九年(803年)初春,落英缤纷,白居易被授校书郎,在长乐里租了一处院子,长乐里紧挨大明宫和太极宫,妥妥的市中心。
帝都名利场,鸡鸣无安居。
独有懒慢者,日高头未梳。
工拙性不同,进退迹遂殊。
幸逢太平代,天子好文儒。
小才难大用,典校在秘书。
三旬两入省,因得养顽疏。
茅屋四五间,一马二仆夫。
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余。
既无衣食牵,亦少人事拘。
遂使少年心,日日常晏如。
勿言无知己,躁静各有徒。
兰台七八人,出处与之俱。
旬时阻谈笑,旦夕望轩车。
谁能雠校闲,解带卧吾庐。
窗前有竹玩,门处有酒酤。
何以待君子,数竿对一壶。
长安城是个名利场,人人为了向上攀爬而努力奋斗,鸡叫之后没有一个赖床的。
唯独白居易每天睡到日上三竿。
原来校书郎是个闲差,一个月才上两天班,月工资却高达一万六。
白居易不仅买了马,还雇了两个奴仆。
元稹等七八个朋友经常过来串门小酌,快活似神仙。
但是这种闲散日子只适合养老,不适合奋斗。
白居易还年轻,他有豪情壮志在胸,不想就这么一天天混下去。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白居易35岁,实在闲不住了,遂辞去校书郎,再次参加考试,授周至县尉。
一日,他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玩,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王质夫说,老白你最擅长写情诗,能不能来一首?白居易欣然同意,写了下绝世名篇《长恨歌》。
写之前白居易访问了当地父老,父老们说,杨贵妃是被乱兵砍死的,不是上吊也不是跳井,更不是吞金。
当时驿站站长老婆亲眼所见,还拾了杨贵妃一只罗袜。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元和二年(807年),白居易36岁,授翰林学士,方才娶了老婆。
白居易虽当壮年,但是私生活非常检点,每天除了读书写字,就是跟朋友喝酒赏竹,从来不去声色场所鬼混,多年来守身如玉。
新婚不久,他给老婆写了一首诗。
陶潜不营生,翟氏自爨薪。
梁鸿不肯仕,孟光甘布裙。
所须者衣食,不过饱与温。
蔬食足充饥,何必膏粱珍?缯絮足御寒,何必锦绣文?我亦贞苦士,与君新结婚。
庶保贫与素,偕老同欣欣。
跟着我不要想过啥富贵荣华的好日子,提前跟你说清楚。
我如果丢了官,你还得养活我。
每天能吃饱,能穿暖,就挺好了。
我对灯发誓,我会跟你白头到老,永不相弃。
元和三年(808年),白居易授左拾遗。
左拾遗是个谏官,顾名思义,便是“捡拾别人遗落的东西”。
白居易经常捡唐宪宗遗落的东西,每天提意见,搞得唐宪宗不厌其烦,跟宰相抱怨,白居易这小子,是我一手提拔上来的,现在每天找我茬,我真拿他没办法。
(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
元和六年(811年),白居易母亲病逝,弃官丁忧,住在渭村。
守孝期间,白居易没有收入来源,经济一下子捉襟见肘,只好跟老婆种几亩地勉强过活。
有一年老婆回娘家省亲,白居易久等不归,作诗抱怨:条桑初绿即为别,柿叶半红犹未归。
不如村妇知时节,解为田夫秋捣衣。
春天你就走了,秋天还没回来。
你不如村里的村妇懂事,人家还知道在农忙时节给老公洗衣服呢。
在村里生活,除了物资匮乏,便是没有朋友。
孤独寂寞如影随形,令人发狂。
《秋日》:池残寥落水,窗下悠扬日。
袅袅秋风多,槐花半成实。
下有独立人,年来四十一。
《村夜》: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复官。
这年京城发生一件大事,宰相武元衡在上班途中被藩镇派来的刺客暗杀。
白居易极力主张捉拿凶手,但是武元衡的政敌们却幸灾乐祸,以不能过分刺激藩镇为由,主张对此事冷处理。
白居易母亲有心悸之疾,赏花时突然发病,一头栽在井里淹死了。
但是白居易却作过《赏花》诗和《新井》诗,遂被小人构陷为“不孝”,外贬江州司马。
你母亲赏花掉井里了,你却还有心思赏花看井,这不叫不孝,啥叫不孝。
白居易前往江州途中,船舶停靠在鹦鹉洲,月上中天,忽然听到有人唱歌,唱完还哭,哭的哀怨忧伤。
白居易寻声而往,看到一位绝色佳人,肤白如雪,“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
女孩还小,半夜看到一个中年油腻男上来搭讪,不敢拾茬,赶紧闪了。
初到江州,日雪初晴,白居易骑马游玩,感慨道:新雪满前山,初晴好天气。
日西骑马出,忽有京都意。
城柳方缀花,檐冰才结穗。
须臾风日暖,处处皆飘坠。
行吟赏未足,坐叹销何易。
犹胜岭南看,雰雰不到地。
我不该抱怨,我应该庆幸。
他们对我还是手下留情的,没把我贬到岭南去。
元和十一年(816年)正月二十日,白居易过生日,回顾半生沉浮起落,作《四十五》:行年四十五,两鬓半苍苍。
清瘦诗成癖,粗豪酒放狂。
老来尤委命,安处即为乡。
或拟庐山下,来春结草堂。
此时的白居易,一颗壮志凌云的心歇了,想学李白去庐山修道。
初夏,他跟朋友们登上庐山香炉峰顶,望着浩茫苍穹,顿悟人身之渺小,人生之短暂,人心之贪婪,人欲之可笑:上到峰之顶,目眩神恍恍。
高低有万寻,阔狭无数丈。
不穷视听界,焉识宇宙广。
江水细如绳,湓城小于掌。
纷吾何屑屑,未能脱尘鞅。
归去思自嗟,低头入蚁壤。
晚秋,有朋友来看他,盘桓数日,朋友要走,白居易送到船上,两人对饮几杯浊酒,了然无趣,正要拱手作别,忽闻不远船中传来琵琶之声。
两人一听,兴致盎然,夜半三更竟然还有歌女做生意?先不要走,赶紧叫过来弹几曲。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琵琶女自言,我本京城名伎,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手艺杠杠的。
当红时候,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可惜这一行吃的是青春饭,在这个看脸的时代,年纪一大,不管琵琶弹得有多好,也没几个人来捧场。
长江后浪推前浪,我被拍死在沙滩上。
中年女艺人,根本没人给机会。
眼看就连吃饭都是问题,实在没办法,只好嫁给一位经常光顾生意的商人,随他来到江州。
商人重利轻别离,他一个月前去景德镇贩茶,至今未归。
我在江口独守空船,寂寞难耐,绕船月明江水寒。
今天前半夜睡着,忽然梦到少年时的繁花锦簇,醒来后泪水打湿了枕头。
于是随手弹琵琶解忧,不想惊扰贵客,还望见谅。
琵琶女为啥住船上?照说商人应该有深宅大院,琵琶女应该被金屋藏娇啊。
陈寅恪先生考证,琵琶女既不是正妻,也不是小妾,而是外宅,相当于现在富豪包养的情人,既没有名分,也没有产业,只是有空了过来听听琵琶,给几个生活费。
白居易听了,泪落如雨,自己的遭遇跟琵琶女何其相似。
少年踌躇满志,也曾风光得意,不想人过中年,却因直言被贬。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独自举杯向月,却没有喝下去的兴致,只好反手倒掉。
其中辛酸,不足为外人道。
元和十二年(817年),落英缤纷,白居易在香炉峰下搭了一间草庐,潜心修道炼丹。
他身穿深红道袍,上绣白云朵朵,脚踏蓝色飞云鞋,远看像天使,近看是鸟人。
周围遍插香火,踢腿抬脚,烟雾缭绕,飘飘欲仙,每到这个状态,就问山中同行,你看我脚下生云,估计不久就要上天了吧。
道友们心说,你丫莫装逼,小心遭雷劈。
可惜就在仙丹快要炼成之际,炉子烧坏了。
他跟朋友们登上香炉峰,夜宿大林寺。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
遂作《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白居易五十岁,知天命之年时来运转,外任杭州刺史。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带大家修了湖堤,可灌千顷良田。
一辈子终于干成一件事,白居易心情大好,作《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白居易调任苏州刺史。
他在苏州东城看到一株桂树,叹息其没长对地方,作诗道:子堕本从天竺寺,根盘今在阖闾城。
当时应逐南风落,落向人间取次生。
霜雪压多虽不死,荆榛长疾欲相埋。
长忧落在樵人手,卖作苏州一束柴。
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
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白居易患了很严重的老花眼加白内障,无法正常办公,调回长安休养,作《眼病二首》。
散乱空中千片雪,蒙笼物上一重纱。
纵逢晴景如看雾,不是春天亦见花。
僧说客尘来眼界,医言风眩在肝家。
两头治疗何曾瘥,药力微茫佛力赊。
眼藏损伤来已久,病根牢固去应难。
医师尽劝先停酒,道侣多教早罢官。
案上谩铺龙树论,盒中虚捻决明丸。
人间方药应无益,争得金篦试刮看?
生病之后,白居易开始享受人生。
前半生刚想着奋斗了,也没有静下心来好好领略世间美好,他要把逝去的青春找回来。
他在洛阳买了一处宅子,有池五六亩,竹数千竿,乔木数十株,台榭舟桥,具体而微。
他蓄声妓,养名马,纵情声色,凡酒徒、琴侣、诗客多与之游。
老婆孩子都劝他不要光屁股拉磨,给老白家转圈丢人。
年轻时没享受,现在土埋半截了,发啥少年狂?他说,人生一世,总要有点爱好。
有人爱钱,藏了一屋子钱,却被盗贼骗子盯上了;有人好赌,把万贯家财输个精光,老婆孩子跟着挨饿受冻;有人好炼丹熬药,结果吃了自己炼制的仙丹毒死了。
这些我都不喜欢,我就是喝喝酒,听听歌,看看舞,不招谁不惹谁,这点要求不过分吧?
小庭亦有月,小院亦有花。
可怜好风景,不解嫌贫家。
菱角执笙簧,谷儿抹琵琶。
红绡信手舞,紫绡随意歌。
村歌与社舞,客哂主人夸。
但问乐不乐,岂在钟鼓多。
客告暮将归,主称日未斜。
请客稍深酌,愿见朱颜酡。
客知主意厚,分数随口加。
堂上烛未秉,座中冠已峨。
左顾短红袖,右命小青娥。
长跪谢贵客,蓬门劳见过。
客散有馀兴,醉卧独吟哦。
幕天而席地,谁奈刘伶何。
菱角,谷儿,红绡,紫绡,红袖,青娥,都是家妓的名字。
他最喜欢的两个小姬,一名樊素,一名小蛮。
樊素善歌,小蛮擅舞。
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白居易68岁,近十年的放纵酒色终于彻底摧垮了他的身体,他中了风,半身不遂,既骑不了胭脂马,也骑不了高头马,只好依依不舍,放妓卖马。
这匹马跟了他多年,反顾而鸣,不忍离去。
樊素伤感地说,人和马相处时间久了,都是有感情的。
现在我们都要离开你,非常舍不得。
白居易说:骆骆尔勿嘶,素素尔勿啼;骆反厩,素返闺。
吾疾虽作,年虽颓,幸未及项籍之将死,何必一日之内弃骓兮而别虞姬!
乃目素兮素兮!
为我歌杨柳枝。
我姑酌彼金,我与尔归醉乡去来。
马儿不要叫,素素不要哭,你们都走吧。
我不是项羽那样的渣男,临死前抛弃了宝马美人。
素素,你再给我唱一曲《杨柳枝》吧。
我大醉一场,你悄然离去。
素素张开樱桃小口,小蛮转起盈盈纤腰,边唱边舞: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那一夜春风度后,杨柳纷纷绽放开她丰润的娇躯,伸出了万千枝条,娇嫩如水的金黄肤色分外柔软。
她就住在永丰坊的东南角落,终日无人滋润,会成为谁的新宠?
告别声色犬马,白居易着手安排后事。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总得留点什么,方能证明自己没有白来走一遭,遂让子弟们整理出《白氏文集》65卷。
白居易作诗,力求通俗易懂。
每写一首,先读给老婆婆听,懂没阿姨,懂了,就成稿,不懂就改,懂了为止。
其实这种扫盲版的文章也不是那么好写的,世人看白居易的诗毫无出奇之处,以为信手捏来。
但是有人收藏了他的手稿,点穷涂抹,及其成诗,跟原稿有面目全非者,此为大巧若拙。
白居易声名大振,粉丝纷纷效仿,晚唐诗风为之大变,趋于鄙俚。
鄙,粗俗。
俚,口语。
今日有一信达雅之解释:白话。
诗本讲求意境,贵在装13。
一旦到了明白如话的境地,孰优孰劣,还真不好妄下论断。
所以当时以及后世许多诗评家都不认可白居易,称他为诗魔,意即写诗堕入了魔道。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唐朝是中华文明继往开来的转折点,也是华夏民族悠悠文化的转折点,盛唐之后,华夏文明从外放转入内敛,开始关起门来过小日子。
可是盛唐那种博大能容四海,广阔及于万方的气势,叫我们如何不想他。
唐朝男儿勇武豪放,壮志凌云;唐朝女子敢爱敢恨,不让须眉。
他们腰跨三尺剑,举杯邀明月,狂呼“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她们穿男装,画浓眉,打马球,喝烈酒,大喊“花堪折时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煌煌史册,冗繁噪杂。
有正史,有野史。
正史记载失之于欲说还休,野史记载失之于道听途说。
许多历史小白囿于知识所限,不能通读《新唐书》和《旧唐书》,以至于不能了解鲜活真实大气磅礴的大唐王朝,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幸运的是,这个遗憾被《这个唐朝太有意思了》完美无缺的填补了。
这套书是武汉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士承东林仿通俗史写作大家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写的,他一贯秉承“历史本身很精彩,历史可以写得很好看”的写作宗旨,把无趣繁复的正史写的妙趣横生,用词考究,用语诙谐,让人爱不释手,一口气就想读完。
想要了解明朝,有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想要了解唐朝,便有士承东林的《这个唐朝太有意思了》。
幽默是本书的基因,搞笑是本书的拿手好戏,本书不能保证,你看了之后肚子会笑得有多疼。
四本原价192,活动价只需138,一本不到35块钱,特别划算。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直接购买。
正版这个唐朝太有意思了全4册唐朝那些事历史知识读物¥138购买
文章分享结束,考试前梦到白居易和考试前梦到白蛇预示着什么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